油井自动控套增产技术
FMC多相压缩和混输技术——
有效解决伴生气回收难点
随着油田生产的进行,普遍面临原油产量降低、伴生气产出速度衰减较为迅速、产液量加大、套管气压力低于回压不足以直接进输油管线、套管气就地回收处理或利用变得困难等具体问题。
而敷设专门的集气管道方式亦不能适应低渗透油藏产能建设的特点,也不方便于后期产量调整,工程耗资较大且后期回报逐渐衰竭。
如能有效利用现有的输油管线,采用增压混输工艺回收套管气并与原油混输至下游集中处理,实现集输系统的优化以及套管气的充分回收和利用,将是最将是最安全、环保、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旨在发展一种套管气(伴生气)多相压缩和混输回收的工艺,实现套管气(伴生气)低成本密闭回收,最终目的是自动降低或保持适当的套压,降低地层的反压力,以提高石油产量和总体采收率,不排放废气,并将套管气连同携液进行多相压缩,进入输油管道混输到下游集中、经济地处理。
● 套管气压力影响动液面高度、泵沉没度、泵效、液柱高度、渗透率,最终影响产液量
● 套压也并不是越低越好,控制合适的套压与动液面高度,将匹配到最适合的地层反压力、最佳泵效与最稳定的原油产量,这正是自动控套增产的核心。
● 合理的套压应是能使动液面满足于泵的抽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的套压值
● IPR(相渗曲线)从本质上讲表示油藏在井底压力范围内向井筒内流动的能力
● 取决于储层结构、渗透率、压力等因素
● 可以作为油井是否适合套管气体压缩的第一指标
● 套压过高使得液面过低, 沉没度小, 造成油井供液不足, 影响油井的产量
● 套压过低使得液面过高, 沉没度大, 地层反压力增大,降低渗透率,抽油机载荷增大, 造成电能浪费
套压与产量的关系
多相压缩和混输装置现场布局方式
自动控套技术,实现长效增产
● 自适应宽范围套压和油管回压
● PLC+智能数据分析,自动控制合理的套管气压力和泵沉没度
● 有效解决气侵与气锁问题,提高泵效
● 提升原油产量
● 保护储层,实现长效增产